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

发布时间:2022-12-13 17:43来源: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浏览量: 【字号:   打印

2022年,市经信局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“主战略”,把工业作为产业强市战略的“主抓手”,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坚持抓项目、稳投资、增动能、建机制、转作风,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。

一、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

(一)强化精准调度,工业运行稳步回升

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,实施“2251”行动计划,建立《县区工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机制》,按月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,加强监测分析、项目调度。1-10月,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7.4%,较一季度、上半年分别提升31.9、26.5个百分点。三季度,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6.6%,较一季度、二季度分别提升16.2、13.1个百分点。1-9月,规上工业利润增长39.3%、全省第1,营收增长13.3%、全省第2。1-10月,工业电量增长14.6%、全省第3,项目入规50户、全省第5。

(二)坚持数字引领,创新动能持续增强

出台《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方案》,加快发展数字经济。玻璃设计院获评2022年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(全省仅3家),海勤科技、凌坤智能获评2022年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(全省仅7家)。建成中建材信息显示等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2个、全省第6,培育海华科技等省级绿色工厂8户、全省第2。新增省首台套重大装备18个、全省第3。培育空心玻璃微珠等省新产品30个、全省第4。

(三)聚焦市场主体,企业培育成效显现

制定《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实施方案》等,推深做实企业培育“五大工程”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4户,截至10月末,弗迪电池、国能发电分别完成产值57.9亿元、48.1亿元,全年有望突破70亿元、50亿元。新增海华科技等13户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数量占全市获评总数的54.2%。芯动联科等7户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企业50强、全省第2,国显科技等9户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、全省第5。

(四)加强顶层设计,亩均改革有序实施

深入实施《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(试行)》,开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021年度亩均效益试评价。加强评价结果应用,会同金融部门推广“亩均英雄贷”,已授信金额76.3亿元,已发放金额44亿元,下一步拟授信金额43.2亿元。成立市级工作专班,强力推进工业领域“双停企业”处置,处置完成40户,完成年度任务77%,盘活闲置土地3586亩。

(五)坚持双向发力,惠企服务精准有效

健全市领导和市直部门联系帮扶企业机制,制定《蚌埠市全域静态管理保运转重点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引》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。协调解决企业诉求2300余件,遴选壹石通等4户企业纳入工信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“白名单”企业,统筹保障157户省市重点“白名单”企业正常运转。整合修订46条支持制造业发展政策措施,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资金2.7亿元。

二、2023年工作谋划

2023年,我们将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“2251”行动计划,突出抓好“改革创新、项目投资、数字赋能、产业集群、企业培育、服务提升”六大重点工作,促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突破。基于目前我市发展情况,并衔接明年GDP增长目标,初步提出明年工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: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确保8%以上、力争10%,力争技改投资增速15%,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0户,入库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0个。

(一)深化改革创新,提升发展动能

一是深化亩均改革。推深做实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工作,优化完善亩均效益评价体系。着力优化资源配置,率先对生物化工企业开展行业亩均评价工作。坚持府院联动,上半年处置完成22户“工业领域”双停企业,盘活土地2000亩以上。二是建强创新平台。高质量运行建设玻璃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。支持凯盛工程等5家企业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,力威精工等3家企业创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;支持壹石通等2家企业创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,依爱消防等3家企业创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。三是加快创新转化。全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50台以上,新增智能工厂3家、数字化车间20个以上。支持九州云箭涡轮泵等20个以上产品争创“三首”产品、海控三鑫光伏玻璃等20个以上产品争创安徽工业精品和新产品。

(二)紧盯项目投资,增强发展后劲

一是谋划项目抓落地。推动中兴新锂电池干法隔膜、英唐智能IPM封测生产线等77个在谈项目尽快签约。加快实施八一化工新厂区二期、12万吨PBS等100个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。谋划编制亿元以上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库,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92个、总投资1915亿元。二是落地项目抓入库。积极会同市发改、招商等部门,围绕项目签约、前期审批、开工入库、竣工投产、入规纳统等环节,实施清单化闭环式调度。力争全年入库远景五河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亿元以上项目150个。三是入库项目抓竣工。全力推动四季度计划投产的聚乳酸第一模块、华润雪花搬迁等49个项目申报年度入规,为实现明年一季度“开门红”提供项目支撑。同时,加快推进诺博年产260万套汽车零部件等182个计划竣工投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。

(三)加快数字赋能,推进工业智造

一是推进数字产业化。加快建设蚌埠软件园,全年集聚软件企业10家以上,营收超5亿元。积极与中国软件进一步深化协作,支持童仁智能、金信软件等本土企业优化拓展软件业务。二是推进产业数字化。深度对接云服务商,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评估,力争全年建设5G基站1500个以上,培育“数字经济”典型案例10个以上。三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。深入实施“6437”行动计划,加快安徽工业互联网学院加快建设。推动丰原生物基行业型平台和沫河口园区、固镇经开区区域型平台建设,玻璃新材料行业型平台通过省级验收。培育5G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典型应用场景10个以上。

(四)锚定四大集群,促进产业集聚

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。对应四大产业集群工作专班,统筹局内相关科室组建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小组,定期梳理研判在手、在谈、在建和谋划项目进展,每月总结通报产业集群发展情况。运行生物化工产业“13355”工作机制,加快实施卫钧生物可降解制品产业园、康乐药业年产4万吨醋氨酚及颗粒等37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。二是凝聚各方工作合力。聚焦支持四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,优化完善支持政策,不断提高政策供给精准度、有效性。包保联系重点企业、项目,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。及时总结宣传亮点做法、企业典型等,着力提升经信系统干部产业感知力、理解力、执行力。三是促进产业协同发展。积极争创国家级、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重点推进甬蚌合作,在共建甬蚌合作产业园区、甬蚌微电子产业园区基础上,支持对口县区共建特色产业园区,促进产业链协作配套和产业转移承载。全年开展产需对接活动20场次以上。

(五)注重企业培育,夯实发展根基

一是突出规上企业培育。围绕临规企业、退规企业等,动态建立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入规培育库。积极会同各县区强化服务、加强调度,力争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0户。二是突出龙头企业培育。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,力争全年产值超50亿元企业达4户、超20亿元4户、超10亿元18户。推动芯动联科、高华电子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。三是突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。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,力争培育星联智创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、国显科技等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5家,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。

(六)聚焦服务提升,营造优良环境

一是优化企业服务体系。高标准运行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,遴选100家优质市场化服务机构,形成“政府+市场”协同联动的服务格局。依托高校院所、重点企业等建立全市“工业智库”,筑牢“外脑”支撑。二是帮助企业纾困解难。全面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,防范化解中小企业账款拖欠。聚焦人才用工、产需对接、产学研合作、银企对接等四个方面,每个季度开展一个系列专题对接活动。三是保障工业稳定增长。积极会同市统计、税务等相关部门,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。切实加强运行调度,着力协调解决部分项目建设缓慢、企业运行困难、县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,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市经济和信息化局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2022年11月21日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